上海有个在线平台叫“食行生鲜”,今年9月初,道真河口镇的高原密本南瓜,5天时间在该平台卖了18吨。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上海将“遵品入沪”作为对口帮扶遵义市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上海市国际大都市的优势,带动遵义特色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推动遵义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出东西扶贫协作的新模式。上海市商务委牵头多家大型农产品经销商,组建上海商务扶贫联盟。2017年,上海商务扶贫联盟与遵义市商务局签订了“遵品入沪”合作协议,建立了两地“遵品入沪”市级层面运行、统筹和推进的联合工作机制,并全面落实了9个贫困县经营主体与上海西郊国际、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合作签约,健全了县级层面主体与上海市场主体的产销对接机制。上海批发市场给予“遵品入沪”“三免一快”的优惠政策,这一试点模式被列为上海市2017年东西部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上海西郊国际、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将遵义特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直接供应商入驻上农鲜品平台,并与大型电商、生鲜超市、智慧微菜场、社区店等新型零售终端紧密合作,在道真、正安、桐梓、绥阳、习水、播州等地落实了“遵菜入沪”基地建设12万亩,将“遵菜入沪”生产计划落实到了67家企业、143家专业合作社。新型零售终端提前在上农鲜品下单,基地通过筛选有特色附加值高的产品进行定向销售,货物到达批发市场后,上农批为其提供绿色通道,分销到家乐宝、食行生鲜、康品汇、强丰微菜场、好生活配送等大型零售终端,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减少了损耗,打造了“上海终端订单+批发市场中转集配+合作社绑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农产品流通新模式。上海O2O电商平台“淘菜猫”以道真自治县为试点,在上海静安、普陀、长宁3个区的5个菜市场设立了“精准扶贫平价菜专柜”。
习水县的贵州黔道食品有限公司(黔北麻羊)与上海联华超市、食行生鲜、六和勤强、万有全、淘菜猫等企业签订了供销合作协议,开设了加盟店、连锁店等50余家,销售黔北麻羊产品约95吨1810万元;袁氏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马临肉制品加工厂、贵州老锄头红稗食品公司、习水县春荣食品加工厂等企业与上海的商贸公司、销售平台签订的产品订单合计约1319万元。绥阳县在上海遵义馆设立了“遵品入沪”推广销售专区,空心面、贵辣、华银稻谷、汇善谷矿泉水等特色产品入沪销售等。
遵义传统的农业产品品质高,但长期“养在深闺人不知”。就像遵义的茶,品质与西湖龙井可以并提,但品牌知名度却很低。为了提高遵义茶品牌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在沪遵扶贫协作的平台之上,由遵义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牵头,上海丰庄茶城“遵义馆”今年4月正式开馆。“遵义馆”是遵义茶在上海的展示窗口,除了销售以外,还经常举办品鉴会,向上海市民介绍遵义茶的特点。创新的资源整合方式,让市场之力加入到遵义产品品牌的推广中,给遵义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目前,遵义市在沪经营遵义茶的企业达到23家,在沪销售的“遵义红”“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湄潭毛峰等4万余斤。
为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在上海市商务委领导大力支持下,上海西郊国际、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一是结合上海市场的特点,对基地农户加大营销培训力度,指导基地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的建设;二是以南瓜为试点逐步建立遵义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三是进一步利用好遵义直营店的窗口优势,扩展到辣椒、蜂蜜等遵义名特优产品的推广力度。利用电商孵化基地成员对遵义特色产品重点推介,将更多的遵义特色产品引导到线上销售,使扶贫基地更多适销对路的农产品销到上海市场,助推农民增收,务求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建立面向农民的稳定增收机制。
沪企入遵
产业合作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步步鸡项目”是2018年上海市重点支持的援黔产业项目,在道真、正安等县的6个鸡场,采取集体经济+农户(贫困户)的运行模式,探索区块链技术与传统养殖业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仅在道真三桥镇鸡场,可惠及贫困户366户,贫困人口1320人。
项目运营方连陌科技研发运用产业防伪溯源技术,在鸡苗60天左右带上脚环,记录其每天运动的轨迹、健康情况等各种信息实时上传到区块链。当消费者最后拿到这只鸡的时候,通过这只脚环可以查到所有的信息,从而让消费者吃到放心的林下鸡,使鸡肉产品更受市场欢迎,提升了帮扶效益。
这一项目还引入农业险对养殖风险予以保障。步步鸡项目上运用的区块链防伪溯源技术,可让农业险公司不需要跑到现场确认核保,直接通过链上信息即可确认并触发理赔,降低了运营成本。
遵义市西北部的汇川区,有一个地方,从名称到环境都特别像上海,这就是漕河泾遵义科创绿洲园区。没错,就是漕河泾,与上海的漕河泾经济开发区同名,也同源。
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地。如今,漕河泾遵义园区都完全是“上海范儿”。11.7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经完善。2017年10月,园区与世界500强联合利华战略合作伙伴——上海健士星生物研发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遵义漕河泾科创绿洲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投入土地、厂房,上海健士星生物研发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设备、技术、人才和研发资金的方式合资成立遵义茶溶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茶与健康草本精深加工及高端产品制造基地”;2018年4月,园区与中国500强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公司——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协议,以同样的合资方式共建“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尽管建成不过一年多时间,漕河泾遵义园区已签约及入驻企业共19家,其中生产型企业6家,服务型企业13家,2017年园区实现产值近2亿元,间接、直接解决就业约500人,其中失地农民和贫困人口约300人。2018年1月—5月,园区实现产值约5.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
国内知名的体检品牌瑞慈,也将在漕河泾遵义园区建设西南最大的体检中心,而这样的产业,与遵义市在打造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规划中,建设“医疗康养中心”的目标契合。
沪才援遵
找准产业打造协作扶贫新样板
无论是业务骨干还是管理干部,因沪遵扶贫协作而工作在遵义的上海人,无不把遵义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遵义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忠兴,作为上海市第二批援黔干部联络组组长,他已经熟悉了遵义的山山水水,哪个县产什么农产品,哪个乡贫困人口多,那个区产业发展遇到瓶颈,都在他的心里。李忠兴说:“援黔干部要带着信心、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工作,目标是把沪遵扶贫协作打造成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区、升级版。”
遵义市道真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国家片区开发重点县和贵州省13个发展困难县之一,全县农村人口30.7万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8万人,贫困村48个。
2016年7月,作为对口帮扶遵义的第二批援黔干部,上海市杨浦区商务委副主任周灵到道真自治县挂职县委副书记。一到任,周灵即带领道真小组开展广泛调研,结合道真县的特点,提出了“以农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将产业带到建档立卡户身边”的工作思路。
2017年2月,因为暖冬,道真的花椰菜遭遇大面积滞销,道真小组获悉后主动对接,积极寻找销售渠道,无数次的电话联系,往返上海道真重庆近十趟,几经周折,最后用诚挚打动了永辉超市华西区负责人,拿到了2000万元的供货额度。2017年5月15日,载着3.5吨道真花椰菜的第一车菜,由道真发向重庆永辉超市。紧接着,9月6日,满载22.7吨道真菜、遵义历史上直接发往上海的第一车菜,也驶上了征程。
道真高原生态蔬菜质量优、口感好,但产量低、成本高,农民担心种出来卖不掉、风险大、难挣钱。援黔干部周灵、刘冰认为,卖菜必须靠量做大、以质做强。永辉超市的2000万元卖菜额度,部分解决了当时困扰着全县蔬菜滞销的难题。此后,在上海市商务委帮助下,通过西郊国际、上农批两大平台,与食行生鲜、上海高校后勤、淘菜猫等市场终端建立了产销对接,路子越走越宽。为了实现优质优价,一年来,援黔干部带领大家从零开始,完成了商标设计、分拣包装、产品认证、质量追溯等流通体系建设,为道真蔬菜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这一年多来,道真小组对于蔬菜产业发展共实施帮扶项目13个,投入资金1235万元,帮助道真建设完成7条产业示范带和蔬菜生产基地布局,建立完善了“县统筹、镇对接、村生产”产业发展模式,全面开展农超、农企、农批、农校对接,建起了稳定的直供直销渠道。自2017年启动“遵品入沪”以来,仅道真农产品入沪就达1000余吨,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近300万元。(转自:贵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