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州商务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州关于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及夏秋决战令的精神,把农产品产销对接作为我州实施产业扶贫战略的必然选择,以“找市场、育主体、搭平台、推品牌”四个方面为抓手,破解销售难题,打造农产品产销对接全链条,持续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1-10月,全州农产品销售完成24.49亿元,同比增长46.7%。
“找市场”。我州积极发挥市场在产销对接中的主导作用,用活对口帮扶城市市场资源,用好省内市场资源,用足州内公共机构市场资源,全面推进“黔货出山”“黔货黔用”,抓好农产品销售。一是积极建设黔西南州农产品(宁波)分销系统,打通农产品对口帮扶城市销售渠道。在宁波市及对口帮扶区县已建成1个农产品销售中心,12家“金州农产品直营店”,2019年累计销售5200余万元。二是依托贵阳“大市场”带动,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全州已在贵阳市的超市、农贸市场、社区生鲜店等建成分销渠道60余个,销售100余个黔西南州农特产品单品。同时,积极推进我州农特产品进其他东部地区、进东盟市场等。今年,我州的部分精品水果、蔬菜等优质农特产品已经出口到东盟国家,已实现销售金额1944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三是扩大学校、医院、机关、部队等公共机构农产品本地采购比例,大力推广“校农结合”,实现农产品就近就地销售。积极引导营养餐配送主体运用“贵州农产品交易平台”,采取“农户(贫困户)+基地(合作社)+营养餐配送主体”“送餐下乡+营养餐配送主体+收菜进城”等模式,逐步实现产销一体化供应链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1-10月,全州农产品“十进”销售完成16.07亿元,其中,“校农结合”完成2.2亿元。
“育主体”。一是积极培育产、供、销龙头企业,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建立联结机制。兴仁市多次通过宁波市对口帮扶慈溪市商务局邀请企业来黔考察,与宁波企业建立产销联系。今年,慈溪客商与兴仁市企业签订8000万元的小黄牛购销协议,我州盘江小黄牛在宁波初步打开销售市场。二是将市场主体作为产销对接中的核心,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引导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企业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发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通从品种到基地、加工、流通、品牌和市场全链条。三是推进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程。积极引导农产品经纪人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方向发展,依托地方优势农产品广辟销售渠道,进一步促进农产品流通。
“搭平台”。一是充分发挥产销对接活动的平台作用,积极邀请东部地区特别是宁波客商到我州实地考察洽谈,组织州内农产品生产企业赴宁波、上海、广州等地开展农产品展销活动,推动产地与销地相衔接,集聚资源,集中推介、展示、销售州内特色农产品,提升州内农产品知名度,扩宽销售渠道。1-10月,全州共开展19次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9月5日,“黔西南州2019年秋季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在兴义市举行,邀请对口帮扶宁波市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地区、贵阳市及州内的嘉宾及采购客商、州内农特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供应链企业、“校农结合”营养餐配送企业、农业农村经纪人等共计500余人参会。洽谈会现场签约112对(168家),签约总金额达14.03亿元。其中东西部消费扶贫签约金额5.9494亿元,校农结合签约金额2.76亿元,电子商务签约金额1.248亿元,其他产销对接签约金额4.075亿元。9月24日,“俄罗斯莫斯科国际食品展览会”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推介会上,普安县贵州习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俄罗斯的VIKTOR SOKOL公司现场签约500万美元茶叶订单,并获得省商务厅授牌“贵州省(俄罗斯)农产品营销服务公共平台”。二是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数据支持和服务,建立产地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为进入市场交易的供需双方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产销信息。目前,黔西南金州农产品营销中心已完成基础建设,进入项目招商阶段,拟建成集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展示、信息共享一体的销售平台。三是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促进产销衔接、缩短流通链条的作用,引导创新农特产品电商销售方式,鼓励开展网络直播、主播带货、流量带动等多种形式的内容电商,实现线上购买与线下流通的无缝衔接。我州兴仁薏仁米、册亨糯米蕉、望谟板栗、普安红茶等农产品多次参加淘宝、贵州电商云等大型电商平台直播、推介活动,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4月22日,望谟县委、县政府在“1688义乌国货节”上,为黔西南州望谟县“哆咭栗”品牌作直播推介,短短三个小时,哆咭栗板栗在淘宝商城销量突破了20万单,活动销售总额近200万元,在所有参展产品中销量第一。此次活动让大山里的板栗走出大山,通过网络直播走俏全网,成为了“网红”,为我州农产品拓展全国消费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推品牌”。一是坚持发展“一县一业”,推进我州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帮助普安红打开销路,阿里巴巴为普安县量身打造了全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亩产一千美金”全链路赋能普安红茶上行,通过淘宝直播、线下活动等各类方式,打造普安红茶品牌,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在阿里巴巴的直播公益扶贫抢购活动中,正山堂普安红、百香果干等普安县的农特产品,吸引了1000万人在线围观。5分钟不到,1000斤普安红茶就被抢购一空,全场成交金额超过52万元,带动当地1000余户贫困户增收。二是实施品牌培育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外销农产品中品牌农产品比重。贞丰县以品牌化、精品化、全产业链理念,全力打造“贞丰一品”品牌,以糯米饭、灰粽等县域糯食为核心,以当地有机特色农业为基础,充分整合当地零、散、碎的优质资源,给产品植入故事,用故事强化概念的品牌化运作模式,把贞丰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与“贞丰一品”品牌融为一体,实现对贞丰形象的打造。4月28日,以“神奇山水·粽情贞丰”为主题的“2019第十五届中国粽子文化节暨第三届金州山地消费扶贫美食节”在贞丰县举行,全国知名粽子企业五芳斋、稻花香、浙江真真老老等120余家粽子产业链企业前来指导交流,与贞丰本地企业互相学习,累计130余家新闻媒体报道本次活动,百度搜索达200万次,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专题报道,此次活动大大提升了贞丰在全国糯食产品方阵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三是以实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为抓手,发布品牌农产品相关信息,以品牌引导产销对接。州商务局组织编制了《黔西南州主要农特产品分布情况目录(2019年)》,《目录》收录了果蔬、粮食、加工品、茶叶、畜禽、中药材6个大类,基本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且质量安全有保障、能长期供应的100余个产品。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品牌优势,用品牌连接产地与市场。
(撰稿人:翟安龙,州电商办副主任,谭鑫、州商务局办公室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