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竞争力

我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的重点是要实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民生水平。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完善农产品供应链,补上“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构建先进的冷链物流体系是促进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保障民生的关键支撑之一。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加快升级,我省农村产业革命的推进,为我省服务业和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对我省如何通过打造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挑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将冷链物流体系打造,作为我省农产品规模化及高端化发展的关键支撑。农产品具有易变质、易腐坏的特点,如果在运输交易过程中不能对农产品储存条件进行调控,将对农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农业从合作社构建、资金支持、科技支撑、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大力的支持,使得贵州农业实现从单一种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的销售也从“提篮小卖”的方式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巨大的物流需求使得冷链设施供不应求,大大限制了生鲜产品的销售半径,成为了制约我省农产品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的瓶颈。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将从以下方面提升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大大降低了农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的损耗,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当期销售价值。二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大大提升了我省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半径。三是使我省农产品可以实现错峰销售,大大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做好整体规划,整合匹配好产业资源。我省针对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下了大力气,也为我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提供了大力支撑,现在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重点。而在乡村振兴阶段的产业发展,对产业建设的要求更高,市场竞争也更激烈,势必需要更大的投资和资源整合力度。就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而言,受农产品保鲜时间要求以及运输成本限制,农产品的跨地区运输和销售需要全程冷链,这要求我省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在更高水平上整合资源,整体推进。一是做好整体规划,整合好相关资源,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冷链物流布局,形成省内生产、流通、销售为一体的冷链骨干网络,加快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二是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统一协调农产品预冷、低温运输、低温仓储和低温配送的整个链条的标准制定。三是引入多方投资主体,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来提升农产品的保鲜度和保存周期,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是扩大我省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地位,提高省农产品销售利润水平,从而支撑我省农产品规模化和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及标准体系,推动我省冷链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标准体系。一是通过逐步优化我省冷链基础设施布局,联通各级冷链流通节点和末梢,扩大农产品外销半径,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二是制定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标准体系,随着农产品消费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特征,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保值增值,需要建设冷链物流等特定装备或技术,还需要投资购置质量检测设备及分拣包装生产线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对我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变得非常重要,需要通过标准制定来引领行业的发展,从而软硬环境方面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严格管控农产品质量以逐步满足市场需求,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管机制,以标准化我省农产品冷链流通,实现农产品生产者与市场的直接对接,推动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快速、高效流通,降低农产品生产者的风险,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强化数字化管理,推动我省冷链物流产业有序良性发展。目前,由于农户广泛分布于我省各地的农村地区且规模小、相互分割,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市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引发供求失衡,导致农产品的滞销或价格虚高,冷量物流和数字化管理的不足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严重损害农户以及消费者利益。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建立对海量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的体系,实现对农产品冷链物理质量的全程化、精细化、日常化管理,最终提升农业产业的效率,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农产品冷链产业转型升级,也进一步助力我省乃至我国的消费升级,助力我省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