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贵州省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贵州省商务厅


文 件

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质监局

黔商发〔2017〕77

关于印发《贵州省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

指导意见》的通知


贵阳市、遵义市商务、财政、质监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的《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商办流通函〔2014〕752号)、财政部、商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的《关于2016年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6〕85)、《财政部关于下达2016年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财建〔2016〕399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全国物流标准化城市试点建设,提高我省物流标准化水平,促进我省商贸物流发展。由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质监局共同制定了《贵州省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取得实效。


附件:贵州省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贵州省商务厅贵州财政厅贵州省质监局

                                   2017年56











贵州省商务厅办公室            2017年56日印发

共印20

附件:

贵州省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2016年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财建〔2016〕399)、财政部、商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关于2016年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6〕85的文件要求,围绕我省全国物流标准化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了《贵州省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以指导我省贵阳、遵义两个城市的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

一、指导原则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原则,充分尊重并结合商贸流通的市场供需规律,由政府引导,将物流标准化的关键技术及运维体系应用于我省商贸流通领域,通过以点带面的试点效应,逐步将我省物流标准化工作在深度和广度的应用上取得一定的效果,从而整体提升商贸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并降低物流成本。

(二)总体思路

紧密结合贵阳、遵义两市优势产业贵州省其他市(州)商贸领域的物流瓶颈及需求,针对商贸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点,以单元化物流(包含集装箱、标准化托盘、周转箱)及其循环共用为切入点,重点构建和优化特色产业的供应链,对产业与物流的关联区域进行物流标准化工作联动,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重点在快消品、农产品、电商、医药等领域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从而助推这些产业在流通领域里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区域性合作的开放思路,将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大物流环境中,尤其在成渝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带及贵州省内市(州)之间实现托盘(周转箱)的区域性循环共用;通过带托运输,带动以托盘标准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物流标准的深度应用。

二、工作目标

(一)初步建立全省标准化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体系。

改变全省没有全国性托盘运营网点的现状,引进一家托盘运营商入黔,设置1到2个托盘(周转箱)运营中心,并先期在贵阳、遵义开展和拓展标准托盘的循环共用业务,在2年的试点期内使标准托盘的租赁使用达到8-10万块、周转箱(框)达到10万个。

(二)培育若干以带板运输为标志的,上下游供应链协同示范团体(现代商贸流通企业)。

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协会组织,培育2-5个以带板运输为标志,上下游供应链协同示范企业(团体2年试点期完成带板运输15-20万板次、周转箱(框)循环共用50万箱(框)次,托盘化运输线路超过5条;并使试点企业的货损率降低30%,装卸效率提高35%,仓库利用率提高15%。

(三)在两个城市重要的各类物流节点,重点推进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升级改造、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团体标准制定及物流服务标准化完善的工作。

完成标准化仓储及设备建设和升级改造5个;新建和改造冷库10万立方;新增冷藏运输车辆100台;各类物流信息平台5-8个,注册用户5万(户);编制物流团体标准2个,企业标准5—10个。

(四)结合我省“黔货出山”的战略,以农产品周转箱、笼车、保温箱等设备为切入点,提升农产品物流包装标准化水平,形成农产品物流服务新模式,降低农产品货损,促进绿色流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省物流流量与流向的不对称现状。

一方面加大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周转箱、笼车、保温箱等单元载具的应用,另一方面,对现有农特产品不符合1.2m*1.0m标准托盘模数的包装进行改造,通过提高“黔货出山”的数量,从而使空载率降低10个百分点。

三、主要任务

本次物流标准化城市试点工作主要围绕标准托盘(周转箱)以及物流信息化的运用来开展,我省确定的主要任务包含:“三个基础”、“四个突破”、“五个应用”。

(一)构建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体系,包含:产业及区域物流标准化联动组织及体系、标准托盘(周转箱)的循环共用的商业及技术体系、产业物流信息平台。即:“三个基础”:

1、 产业及区域物流标准化联动组织及体系

积极与相关经济带进行区域物流标准化联动,尤其与钦州、防城、盐田、珠海等港口构建海铁联运并实现集装箱运输;与成渝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的RDC(区域配送中心)等进行联动,实现包含公铁、海铁联运的带托运输。

 2、 托盘、周转箱的循环共用商业、技术体系

积极与国内大型托盘运营企业合作,构建托盘、周转箱的循环共用商业、技术体系。

3、产业物流信息平台

拓开区域限制,以开放的思路加强工作创新,打造产业物流信息平台。一是与省级单位合作建设或运营物流信息平台;做专业的商贸物流信息平台,比如:白酒、辣椒产业的商贸物流信息平台及第三方医药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包含了产品全流程信息的交互、朔源、物流、仓储、配送的信息等;载具的监控平台,包含结算、回收、流向监控等。

(二)针对我省物流标准化工作基础薄弱的现实,力争在如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以带板运输为标志的,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工作的突破;二是医药、生鲜产品的全程冷链突破;三是建立全省标准化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体系的突破;四是标准化的城市配送体系的突破。即:“四个突破”

1、以带板运输为标志的,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工作的突破

充分借鉴去年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以托盘租赁服务企业、大型商贸连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托盘生产企业等5类企业为主体,共同推进物流标准化,以带板运输为标志,尽量不倒板、不倒框,在我省的商贸流通的上中下游供应链协同方面实现突破。

2、 医药、生鲜产品的全程冷链突破

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医药、食品安全予以高度重视。重点对生物蛋白、疫苗等对温湿度要求较高的药品实现全程冷链物流,并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在线可视化监控;加大农产品种植区、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终端的冷库、通风库、气调库的建设,从源头抓起,对附加值高的生鲜农产品进行全程冷链物流,降低损耗,提高流通效率。

3、建立全省标准化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体系的突破

目前我省还没有全国性的标准托盘(周转箱)租赁企业,本次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构建覆盖全流通领域的托盘循环共用体系,通过社会化的商业运作,实现托盘循环共用的突破。

4、标准化的城市配送体系的突破

推进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城市配送关键环节的标准化、专业化。鼓励企业采用立体仓储、绿色仓储、搬运装卸、分拣加工、冷链运输等机械化、自动化、专业化的标准化设施装备;建设城市配送信息追溯系统和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实现城市配送的标准化的突破,提高城市配送的现代化、柔性化水平。

(三)结合我省两个试点城市的优势产业,全力推进标准化应用。一是白酒流通领域标准托盘的应用;二是农产品生鲜周转筐的应用(如茶叶、辣椒、猕猴桃等以及农产品交易市场);三是快消品一贯化运输的应用;四是电商绿色包装及周转筐的应用;五是重要物流节点标准化设备的应用。即:“五个应用”

1、白酒流通领域标准托盘的应用

重点考虑遵义仁怀的白酒流通应用。

2、农产品生鲜周转筐的应用

重点考虑遵义的辣椒、茶叶;贵阳的猕猴桃等,还有各级批发市场上生鲜周转筐的应用。

3、快消品一贯化运输的应用

重点考虑大型商超、连锁门店的快消品一贯化的带板运输、交验,以及销售量较大的快消品全省的分销配送等。

4、电商绿色包装及周转筐的应用

针对电商的产品的一次性包装,结合托盘的包装模数,考虑绿色包装与周转筐在电商中的应用。

5、重要物流节点标准化设备的全面应用

重点考虑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标准化设施、设备的建设、改造以及深化应用,也可包含冷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协调

两个试点城市要建立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小组,加强组织协调。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负责项目总体组织和协调、监管;

2、负责项目资金流程的管控、监督,以及项目的绩效评估;

    3、负责对项目的公开申报通知,第三方评审评估,部门党组会审议制度,有关统计制度,试点承担单位责任书,项目质量分类验收细则等进行监督和管理,还包括物流标准化的培训、宣贯、统计方面的组织和协调、监督工作、项目库的管理与更新、对重点项目的协调、项目实施过程的监控、跟踪等;

    4、负责物流标准化的培训、咨询、项目实施方案的审定、调研摸底、政策和技术方案的解读、项目验收。

(二)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人力、财力、物力保障。

贵阳及遵义两试点城市要建立相应的项目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工作机制,配齐人员,加强资金配比。同时,由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小组,对包含而不局限如下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进行抽样或全面审核和监管。

1、项目管理。建立包含项目公开征集、项目确定、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调整五个主要工作机制,以及支持这些机制运行的相关流程、制度和表格文件;还包含项目的过程跟踪管理、项目库管理、进度报告、文档管理(如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承诺书、项目合同等)。

2、资金管理。建立项目资金管理、审批和拨付的工作制度及机制,在如下几方面充分保障:一要明确分配规则;二要专款专用;三要专账核算;四要规范开支内容;五要进行项目审计;六是保证执行率。

3、项目绩效考核。两个城市要参考《物流标准化试点绩效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附表1,建立和完善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的体系和指标,以及考核机制,并提交省商务厅及相关部门备案

4、宣传、培训和统计工作方案。一是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项目管理工作小组,要尽快编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项目实施的宣传、培训工作方案》,在2年的实施期内,全程有计划地进行项目的宣传和培训;二是统计方面,以《物流标准化企业统计表附表2、《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统计表》附表3为样表,积极组织两个城市有关单位,做好项目实施前后的统计、分析和比较工作。



省商务厅 省财政厅 省质监局关于印发《贵州省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