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3-3009148 |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3-08-23 16:44:11 |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新闻发布会 |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杨力: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筹备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长、筹委会副主任高晓昀;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工会主席,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筹委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王慧;省外事办党组成员、副主任,2023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筹委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罗煜。他们将向大家介绍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高晓昀副秘书长作介绍。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长、筹委会副主任 高晓昀: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简称“2023交流周”)将于8月28日至9月2日,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2023交流周的主题是:“教育合作新愿景·‘一带一路’共繁荣”。今年的活动可以用“一新三化”来概括,即:突出“形式新”,突出“项目化”“多元化”“合作化”,持续深化交流,开展务实合作。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活动背景和主题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也是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新一个服务贵州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5年周期的关键之年。
习近平主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关系,指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为深化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办好2023交流周是贵州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
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离不开开放平台的支撑。贵州与东盟各国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友好往来频繁,经贸合作密切,人文交流活跃。交流周作为以教育为主题的开放平台,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一方面直接促进中国与东盟教育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间接促进贵州与东盟、南亚之间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为全面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15年来,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借助“教育交流周”,贵州对外交流合作的“交际网”越来越密、“朋友圈”越来越广——50余个东盟国家、“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家及地区,6000余个参会单位,38685余参会人次,1879份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480余项活动……一连串成效数据表明,“交流周”从一个单一的教育合作平台,成长为一个以教育合作为主体的人文交流平台,也为中国与东盟开展以教育为主、涵盖人文诸多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贡献了贵州力量。
2023交流周的主题是:“教育合作新愿景·‘一带一路’共繁荣”。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本着“务实、高效、节俭”的原则,努力做到2023交流周“既要办出影响力,又要办出实际效益”,努力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项目,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贵州声音、提升国际影响、推动务实合作、打造对外窗口、服务贵州发展,不断深化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个双方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教育合作平台的作用,不断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交流周将举办活动122项。其中,开幕期拟举办配套活动65项,全年其他时段举办活动57项,活动可以用“一新三化”来概括:
——突出“形式新”。开幕活动将首次采用“开幕式+主论坛”方式举办,开幕暖场主要回顾展示前十五届中外重要嘉宾对交流周平台的评价和肯定;主题片主要展示交流周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实效;开幕式主论坛由教育部主办,重点是落实2022交流周“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确定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实施内容,高规格举办首届“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论坛”。
——突出“项目化”。2023交流周将以“六大板块活动、六类举办形式”对项目活动进行整体设计,形成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洽谈、青少年交流、中外人文交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六大板块”系列活动,活动形式涵盖“论、展、会、赛、训、营”六大类。其中论坛52项、展览展示5场、洽谈会4场、竞赛5项、培训2场、活动营4项。
——突出“多元化”。预计将有来自东盟国家教育部,东盟秘书处、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教育部国际司、语信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一带一路”校企联盟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余个政府部门、高校及教育相关机构参与项目及活动。
——突出“合作化”。联合和组织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围绕国际前沿科技学术研讨、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等国际合作重点领域,开展专业交流研讨、建立合作联盟、创建合作平台、展示合作成果等。
三、活动规模和成果展望
2023交流周开幕期预计将邀请嘉宾、代表约4000人,其中外宾预计超1000人。截至8月21日,共发出3800余份邀请函,大部分嘉宾已经反馈将出席活动。
2023交流周嘉宾代表范围可以用“三个一批”来概括,即一批外国政要,包括中国及东盟国家教育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东盟及“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驻华大使等。一批专家学者,包括中外科学家、院士,中外知名大学校长,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等,同时将持续努力推动邀请国际学术大奖获得者出席。一批企业精英,包括在人工智能、智慧教育、创新创业以及教育数字化应用领域有影响的头部企业董事长、CEO、企业精英等。
2023交流周将在“持续深化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持续推动与中外高水平大学合作,持续深化职业教育合作,实施‘桥’见贵州系列活动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持续推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持续深化与教育部相关单位战略合作”等方面交流,开展务实合作。开幕期间将推动揭牌挂牌研究中心5个,成立合作联盟7个、合作中心5个,发布合作成果和联合项目17项,形成学术论文集5项,预计推动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超50余项。
2023交流周开幕在即,我们将在外交部、教育部的支持下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发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作用,与东盟各国携手努力、并肩前行,聚焦教育愿景相交点、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不断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实现共同繁荣和互利共赢作出新的贡献。
大家可以通过浏览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官方网站或关注交流周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衷心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继续对本届交流周给予热情关注、积极支持和广泛宣传,共同把本届交流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实效。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谢谢高晓昀副秘书长的详细介绍。接下来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长、筹委会副主任 高晓昀:
教育是国之大计,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并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快、扩大和深化教育合作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基于这一背景,我们明确了2023交流周的主题为:“教育合作新愿景· ‘一带一路’共繁荣”。具体来说有三点考虑:
一是深化“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东盟与中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的前景无比广阔,2023交流周将以深化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举办“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展等专项教育交流活动,不断深化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
二是拓展教育合作渠道。2023交流周将以加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为主线,围绕深化与东盟交流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区域人力资源质量提升、数字教育国际合作、国际产学研用、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交流与洽谈、国际青年交流互动等活动内容,进一步推动实现建立教育合作的新渠道、交流教育合作的新理念、分享教育合作的新经验、展示教育合作的新成果,努力实现平等互信、开放创新、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教育交流繁荣发展。
三是实现互惠互利。近年来,东盟各国教育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发展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东盟和中国年轻人交流沟通、分享互助,在国际视野扩展和跨文化体验中增长见识、丰富人生。我们希望借助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举办,不断提升交流周的影响力,不断深化交流周平台内涵建设,为中国—东盟教育及人文交流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继续携手努力、并肩前行,聚焦教育愿景相交点、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让优质教育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工会主席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筹委会秘书处副秘书长 王慧:
作为中国—东盟政府间唯一以教育为主题的交流合作平台,交流周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疏通了贵州与东盟国家及其他“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等教育合作的渠道,引进了更多优质资源,为更进一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服务贵州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年的交流周,我们的预期成效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抢抓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先机。依托贵州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背景,深化与东盟国家数字战略对接,积极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平台建设与应用,充分挖掘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新赛道的资源与路径。
二是深化与中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内容。持续深化、建立省校、校校合作关系,继续举办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不断助推贵州省产业振兴和高校办学能力提升。围绕“四新”“四化”和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推动贵州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签署研究合作协议,共建国际科研联合实验室。加强我省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的战略合作,推动贵州大学与浙江大学联合挂牌建立双碳与新能源技术创新发展研究院,推动华东师范大学贵州(大数据应用)研究院签约落地,助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持续深化职业教育合作。继续实施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领航计划,并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面向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举办“中文+技能”国际合作项目,构建“产业‘走出去’+人才‘订单班’”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发展模式。持续举办职业教育援外培训项目,打造我省职业教育服务东盟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品牌,助推我省职业教育“走出去”。
四是打造“‘桥’见贵州”系列品牌。助力提升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影响力,推动国(境)外青年学生和嘉宾来黔研学旅游,助力校旅研学、文旅游学开展。
五是持续推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走深走实。推动邀请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少年及大中小学校学生来黔参加展演和交流活动,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提升我省青少年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是加强与教育部相关单位战略合作。推动省教育厅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为地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回国服务开展深度合作,全面提高我省留学人才服务水平。推动省教育厅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统筹加强我省国际中文教育建设和管理。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贵州日报 记者:今年交流周的开幕时间已经很近了,能否介绍下参会中外嘉宾的邀请情况?谢谢。
省外事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筹委会秘书处副秘书长 罗煜:
截至8月21日晚,参加交流周主体活动的重要外宾团组人数已达300余人,涵盖外国教育部长、外国驻华大使、国际组织、驻华使馆教育参赞、东盟国家总领事等。东盟10国中,已有9位教育部长(或副部级领导)确认出席,基本实现教育部长全覆盖。
外国教育部长和国际组织方面,老挝教育体育部长、缅甸教育部长、菲律宾高教委主席、新加坡教育部常务秘书、柬埔寨教育青年体育部国务秘书、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等教育部长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受邀出席活动。东盟秘书处秘书长、文莱教育部长、马来西亚高教部长、越南教育培训部部长已确认线上出席交流周并视频致辞。
外国驻华大使方面,我们在外交部支持下仍在积极推动东盟及相关国家驻华大使出席活动。经过我们赴京当面做工作,目前巴基斯坦驻华大使确认出席交流周,大使期待能以此次访问为契机,深化双方在教育、文化等多领域务实合作。
同时,我们还积极协调推动东盟国家总领事出席交流周,目前老挝驻长沙、马来西亚驻南宁、泰国驻昆明、菲律宾驻重庆、新加坡驻广州5位总领事参会。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再次感谢三位发布人的详细介绍和解答,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工作情况,可以在会后与省教育厅和2023交流周组委会宣传工作组的同志联系作进一步采访。也欢迎大家积极参加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采访报道。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