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和单位: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建设2022年度工作要点》已经省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6月14日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建设
2022年度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焦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制定2022年度工作要点。
一、制定完善开放政策
1.制定印发《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
2.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国家部委政策支持,指导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高质量建设。同商务部签署新一轮部省合作协议,助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
3.制定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方案》,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4.制定印发《贵州省外贸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5)》和《贵州省利用外资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5)》,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省商务厅)
5.制定印发《深化贵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实施方案》,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6.制定印发《贵州省聚力打造黔粤贸易主通道实施方案》,加快畅通黔粤贸易主通道。(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
7.制定印发《贵州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遵义市政府)
二、提升开放型产业基础支撑
8.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省工业总产值达1.75万亿元以上,推动煤、磷、铝、锰等资源优势产业延伸下游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依托磷化集团、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结合资源禀赋,统筹产业布局,实现产值增长80%以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培育以动力电池和汽车零部件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3个主导产业集群,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5%以上。加快民族药、化学药、生物药和生态特色食品、酱香型白酒、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提高茶叶、辣椒、中药材、刺梨、蓝莓、薏仁米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精深加工水平。推进全域旅游提质升级,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局、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省中医药局、省药品监管局、磷化集团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9.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首位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进优强企业1600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500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省大数据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林业局、省工商联、省贸促会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10.制定印发《贵州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方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实施百亿级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打造一批骨干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争创一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户以上,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在京沪深交易所上市,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大数据局、省能源局、省国资委、贵州证监局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11.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力实施“引金入黔”“险资入黔”“基金入黔”,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加快推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牵头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人行贵阳中心支行,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网信办、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省乡村振兴局、省大数据局、省林业局、贵州银保监局、贵州证监局、贵州金控集团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三、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
12.实施外贸、外资、跨境电商倍增行动计划,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850亿元、增长30%,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21亿美元、增长20%,实际使用外资额达到3.35亿美元、增长40%,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完成额实现15亿美元、增长12%。(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阳海关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13.扩大机电产品、绿色低碳化工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出口,重点推动茶叶、白酒等黔品出海,力争出口额分别达到3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贵阳海关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14.大力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订单“双转移”,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加工贸易企业,着力培育壮大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力争加工贸易突破200亿元。(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投资促进局、贵阳海关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15.大力发展大数据、建筑、文旅和离岸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服务贸易。深化贵阳、贵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发展“大数据+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飞机融资租赁业务落地贵阳综保区。推动贵阳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力争新增服务贸易(外包)企业50家以上。(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和贵阳市等有关市〔州〕政府)
16.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跨境电商主体,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发展。建设完善中国(贵阳、遵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六体系、两平台”,深化安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加快推进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1210)、跨境贸易电子商务(9610)等跨境电商新模式发展,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贵阳海关、省税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贵州省分局、省邮政管理局等单位和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等有关市〔州〕政府)
17.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外贸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建设一批外贸基地,加快重点市场海外仓布局,提升外贸企业自营进出口能力。力争有实绩的外贸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贵阳海关、省外事办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18.支持优强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和承揽工程,带动设备、技术、物资、服务出口。鼓励本地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并购、上市融资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贵州华为云、中伟新材料等重点企业在海外布局。(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大数据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19.大力推进“黔货黔统”和“外入内”工作,力争外贸数据回流50亿元以上,鼓励加大设备、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快建设西部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贵阳海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单位和贵阳市等有关市〔州〕政府)
四、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
20.畅通黔粤货运通道,引导企业通过黔粤通道班列开展外贸货物运输,开行至湛江港、深圳港、广州港货运班列,实现黔粤货运通道双向联通。(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贵阳海关、贵州铁投集团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21.加强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等铁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与沿海、沿边和沿江口岸之间的协作,增强枢纽集散能力,推动图定中欧班列正常运行,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利用中老铁路开通机遇,常态化开行中老班列,打造衔接中欧、中老班列的重要物流枢纽。(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贵阳海关,责任单位:贵州铁投集团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22.加快贵阳至南宁、盘州至兴义、叙永至毕节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开工贵广铁路提质改造工程,推进黄桶至百色、黔桂铁路增建二线和铜仁至吉首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村至遵义铁路前期工作。(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贵州铁投集团等单位和有关市〔州〕政府)
23.加快贵阳、遵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提升贵阳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加快推进贵阳枢纽新机场发展论证研究工作。加快威宁、黔北、盘州等支线机场建设,有序推进通用机场建设。(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责任单位:省机场集团、贵州铁投集团等单位和有关市〔州〕政府)
24.加快推进乌江沙沱、红水河龙滩枢纽1000吨级通航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思南港港口建设。(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等单位和铜仁市、黔西南州等有关市〔州〕政府)
25.加快兰海国高重庆至遵义段,沪昆国高贵阳至安顺、安顺至盘州等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开工建设荔波至河池等一批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以上。(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和有关市〔州〕政府)
26.加快推进贵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贵阳生产服务型和遵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贵阳市、遵义市等有关市〔州〕政府)
五、建设提升开放平台
27.加大贵阳航空口岸开放力度,制定推进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具体工作方案,力争年内落地实施。适时开展全货机航班业务。(牵头单位:省公安厅、省商务厅,责任单位:贵阳海关、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边检总站、省外事办等单位和贵阳市政府)
28.推动遵义新舟机场航空口岸项目正式验收,加快铜仁凤凰机场航空口岸建设。(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贵阳海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边检总站、省机场集团等单位和遵义市、铜仁市政府)
29.推动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在贵阳、遵义等地设立国际陆港。年内实现贵阳国际陆港开港运行,有序推进遵义及相关市州国际陆港建设。(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贵阳海关、省边检总站、省能源局、省机场集团、贵州铁投集团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30.推动贵阳改貌铁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运营、“一局四中心”建设完善。积极申报进境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指定监管场地。(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贵阳海关、省发展改革委、贵阳市政府,责任单位:省邮政管理局、省机场集团等单位)
31.持续推动“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开放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对外开放主引擎。(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政府)
32.全面提升开发区发展质效,力争新增100亿级开发区6个。打造“一园一链”产业生态,加快粤黔、苏贵等产业园区建设。制定印发2022年度全省重点经开区培育方案,挖掘一批省级经开区、开放型经济示范经开区、国家级经开区培育对象进行重点培育。(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
33.加快贵阳、遵义、黔南等市州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贵阳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积极申建一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抓好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和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等有关市〔州〕政府)
34.在数字技术、空天科技、节能降碳、绿色农药等优势前沿领域培育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单位和有关市〔州〕政府)
六、积极拓展开放空间
35.主动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与东盟、南亚在交通、水利、能源、大数据、教育、农业、工程承包等领域合作。(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水利厅、省能源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外事办、省大数据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贵阳海关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36.深入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探索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数据港,重点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数据服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支持跨国企业来黔建设全球或区域性数据中心,推进跨境数据处理应用,支持贵阳打造数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牵头单位:省大数据局,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外事办等单位和贵阳市政府)
37.积极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基础设施的生态环保服务与支持,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外事办等单位)
38.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大湾区企业+贵州资源”“大湾区市场+贵州产品”等合作模式,推动粤黔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乡村振兴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投资促进局、省科技厅、省外事办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39.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粤黔两省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的实施意见》。加强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围绕乡村振兴“五大行动”,推动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社会事业等领域协作。(牵头单位:省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商联等单位和有关市〔州〕政府)
40.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冷链物流设施,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大型商超在我省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黔货出山”。(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乡村振兴局、省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41.巩固与香港经贸关系,积极举办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提升贵州香港(独山)合作园区建设水平。积极推动贵澳深度合作,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为平台,推动贵州与葡语国家及地区开展经贸合作。(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投资促进局、省外事办、省卫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等单位和有关市〔州〕政府)
42.制定出台《贵州省“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与其他沿江省份在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合作。(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能源局、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和有关市〔州〕政府)
43.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遵义建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行示范区,推动成渝贵高铁经济带建设,协同打造川渝黔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深入落实渝黔两省市合作框架协议,加强煤炭、电力、铁矿石等资源的开发合作和产业升级,建设渝黔页岩气智能化开发基地,加快桐梓(重庆)工业园建设。(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遵义市政府、毕节市政府,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
44.推进京津冀与贵州“两区四地”之间数据资源交换和协同应用,在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联合攻关。推动贵安新区与雄安新区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牵头单位:省大数据局、省发展改革委、贵阳市政府,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省科技厅等单位)
45.制定出台《贵州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规划》,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主动与广东、成渝、上海等地区衔接,探索“东数西算”服务机制,推进“东数西算”试点。(牵头单位:省大数据局、省发展改革委、贵阳市政府,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委网信办、省通信管理局、省科技厅、省能源局等单位)
46.培育打造“贵字号”品牌,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外主要目标市场建设一批集产品展示、品牌推介、消费体验、商贸撮合功能于一体的“贵荟馆”省外仓,提升贵州产品在省外市场的拓展能力和竞争实力。(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乡村振兴局、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47.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活动,高标准、高水平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精心筹办2022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牵头单位:省大数据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责任单位:省外事办、省体育局、省贸促会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七、大力优化开放环境
48.继续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进全流程无纸化。(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贵阳海关、省边检总站、省税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贵州省分局、人行贵阳中心支行、省机场集团、贵州铁投集团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49.持续优化外汇业务办理流程,不断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开展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提升工程,完善跨境人民币为企业服务直通车机制。积极争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牵头单位:人行贵阳中心支行,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贵州银保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贵州省分局等单位)
50.制定放宽服务领域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实施方案,探索开展自然人流动试点工作,为外籍和台港澳高层次人才到贵州就业创业和聘雇外籍家政服务人员提供便利条件。(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外事办等单位)
51.实施“外贸促进专员驻点服务市(州)”制度,健全重点外贸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外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积极帮助企业纾难解困。(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
52.持续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办理正常出口退税平均时间严格控制在6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更好运用跨境电商全业务模式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牵头单位:省税务局、贵阳海关,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
53.实施《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2+2”改革,做优“贵人服务”品牌。对标国家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经验和营商环境一流城市水平,制定出台年度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任务清单。开展对市(县)营商环境评估。(牵头单位:省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省有关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54.进一步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按分路段、分时段、分支付方式、分车型(类)等方式,实行4至9.6折优惠。对符合条件的水路运输船舶企业给予资金补助。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降到14.2%左右。(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55.推动友城扩容提质,持续加强友好交流合作。争取举办首届贵州发展国际咨询会。(牵头单位:省外事办,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投资促进局、省贸促会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56.全面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工程”,深入推进产业重点人才和团队引进“123”计划,办好“贵州人才博览会”活动,常态化开展贵州“人才日”活动。(牵头单位:省委人才办,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大数据局等单位和各市〔州〕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