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省商务厅关于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
第188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刘晓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数据支持大扶贫促进我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村电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黔货出山”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是组建工作专班。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为做好贵州绿色农产品“泉涌”工作,组建贵州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家禽养殖及蔬菜种植专班,并推动9个市(州)、贵安新区和88个县(市、区)成立相应专班,形成省、市、县三级工作联动体系。省委、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绿色农产品“泉涌”行动计划(2017—2020年)》、《贵州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重点主推茶、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马铃薯、核桃、油料、特色食粮、生态畜牧和水产业十大类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绿。
二是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质量促品牌创建。截止目前,全省累计369个农产品生产企业入驻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其中茶业企业121个、蔬菜水果企业213个、禽蛋企业27个,养猪企业5个。同时,为做好食用农产品入市后监管,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出台了《贵州省食用农产品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并积极配合地方立法工作,将食用农产品销售监管纳入新修订《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调整范围,构建了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督抽检、日常检查等监管工作机制,在全省全面开展了“易票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并依托食品安全云积极探索“易票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三是启动电商进农村示范县评选工作。商务厅启动了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商联动示范县评选工作,要求各地要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完善农产品的商品认证、品牌培育、质量追溯、初精加工等配套建设,聚焦农产品销售工作。2015年至2016年,我省共获批56个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共获得中央、省级财政8.9亿元资金支持,重点聚焦农产品上行工作,支持农产品商品化、标准化及品牌建设等工作。今年,省商务厅联合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开展了贵州省2017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竞争性选评工作,最终确定20个县列入贵州省2017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入围名单并上报商务部。
二、关于整合资源,打造黔货品牌的建议
一是着力培育农产品品牌。为做好我省农产品和生态鸡等重点产品的品牌设计和推广工作,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积极与北京、广州等品牌设计公司对接,拟结合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文化底蕴,融合贵州绿色生态特色,创建以农产品为主的“绿色贵州”区域性产品公共品牌,推动重点农产品在促销中形成统一品牌。对使用统一品牌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实行统一标识形象、统一质量要求、统一标准规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等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技术和培训支持。同时,积极推动县域公共品牌创建,通过连锁、加盟等方式进入各类电商平台,提升消费体验,拓展消费市场。如我省贞丰县县域公共品牌“贞丰一品”,通过连锁、加盟等方式进入社区,在贵阳市开设了“贞丰一品”贞丰糯米饭连锁经营店,并以专业电商团队运营,采用订单式生产,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的布局,带动贞丰县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
二是打造绿色贵州品牌。省质监局成立3个工作专班推进“绿色贵州”品牌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绿色贵州”品牌标识,最终评出优秀作品奖2件,入围作品奖20件。根据评审组意见,省质监局加大与第三方设计机构的沟通力度,设计“绿色贵州”品牌标识,目前正在办理美术作品著作权登记保护和全类普通商标注册保护。同时,成立技术联盟,为打造“绿色贵州”品牌提供“标准+认定”的技术支撑。今年以来,起草发布了系列文件,其中“绿色贵州”产品评价地方标准已发布,《关于打造“绿色贵州”品牌的实施意见》、《关于打造“绿色贵州”品牌的行动方案(2017-2018年)》等文件正在征求意见并修改;组织起草的认定规则、标识管理等文件已经完成,即将发布。全力打造“绿色贵州品牌网”推介平台,现已完成设计,正在进行后台建设,预计8月份上线。
三是开展流通标准制定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目前,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已对大型养殖企业开展了调研工作,重点对贵州省生态散养鸡品种、养殖方式、生产周期等开展了前期调研,拟制定《绿色贵州生态鸡(蛋)流通标准》,以标准指导农户开展符合市场要求的养殖活动。推进贵州农产品质量及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启动农商互联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设立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优选产品库,统一使用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标识,为精准产销对接和抢占市场提供稳定优质货源,并通过大数据手段,加强农产品统计分析和流通记录,做到农产品有源可查、有溯可追、有责可究。
三、关于重点建设省级电商销售平台的建议
按照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要求,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重点中提出,各示范县要充分利用县域内各类产业园区、闲置厂房与第三方电商平台,最大限度利用社会化资源,避免盲目建设电商园区、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并强调中央财政资金不得用于网络交易平台建设及购买流量等支出。此外,在《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28号)》中提出,做大做强综合型电子商务平台,重点支持贵州电子商务云、淘宝贵州馆、京东贵州馆等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建设,推动我省企业应用平台开展业务。在《贵州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方案》中对我省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还提出了,引导当地企业入驻贵州电子商务云、淘宝、京东、苏宁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组织当地特色商品进馆,建立县级产品专区或地方馆,实现网上销售,打通“农产品进城”通道。
自2014年以来,商务厅积极推动建设“7+N”朵云之一的贵州电子商务云,形成了以在线交易、综合服务、数据挖掘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商平台,更专注的为贵州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商品和国内消费者服务;省农委加快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启动了动物及动物产品电子出证系统、茶资源交易平台、茶叶质量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系统、园区质量云、蔬菜产地信息速采系统等云应用系统建设,预计今年底即可完成部分系统开发及部分上线应用。
此外,省商务厅不断引入国内大型电商平台,促成省政府分别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国内知名大型电商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我省已在天猫平台、京东商城分别开设“贵州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和“京东贵州扶贫馆”,阿里集团同意我省使用“淘乡甜—贵州土鸡蛋”进行网络销售,京东、苏宁集团分别以原产地直供模式,扩大农产品销售订单规模。苏宁在与我省签约后,起草了《苏宁助推贵州省绿色优质农产品“风行天下”,打造电商扶贫优秀实验区实施方案》,以苏宁易购、苏宁商业广场、苏宁酒店为窗口,以苏宁各省分支机构、苏宁南京全球总部后勤食堂为大宗采购单位,助推我省农产品实现“泉涌”。
2017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