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省商务厅关于省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第19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7-08-11 16:26 字体:[]

B




省商务厅关于省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

第19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齐新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黔菜产业链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黔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打造黔菜产业链,是贯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2017年1月17日在参加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一联组讨论时提出的“要让贵州的绿色产品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红利”、“把贵州绿色农产品叫响、抓实、见效,让黔货出山、风行天下”的要求,也是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促进我省消费增长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关于成立黔菜办的建议

我们表示赞同,适时将向省政府建议由省政府牵头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设立黔菜产业链专门工作小组,并建议小组办公室设立在省商务厅,依据职责配合相关单位共同打造黔菜品牌,助推黔菜出山。

二、关于建立“黔菜云”的建议

商务厅、省大数据局、省农委等相关单位将协调配合,聚集全省黔菜有关数据资源,与部门互联互通,对黔菜数据进行分析、清洗、加工。将黔菜产业融入大数据+三次产业融合工程,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对现有黔菜产业链相关方面进行信息化改造和提升,进一步提高黔菜产业的规模化、程序化、科学化。另一方面,按照您的建议我们将以黔菜数据为基础,争取打造全国美食数据中心,汇聚全国各菜系数据,提升黔菜在全国的知名度。

三、关于开展黔菜竞赛活动,打造黔菜品牌店的建议

一是传承黔菜精华,弘扬黔菜文化,打造黔菜产业,推动黔货出山,省政协办公厅与省商务厅定于2017年3月-12月共同承办首届大美黔菜展示品鉴推广活动,以真材实料、贵州味道为活动主题,利用贵州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的食材,制作黔菜。9个市州分别选出当地特色菜品参加品鉴推广活动,活动分为展示期品鉴、集中展示品鉴、年度展示品鉴3个阶段。作为打造黔菜品牌第一阶段工作,旨在通过活动挖掘出一系列有特色的贵州菜、创新菜、名优小吃,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黔菜品牌。

二是2017年4月至7月由省商务厅,省社科联,贵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贵州(清镇)首届生态美食文化节暨贵州黔菜品牌系列活动将进行“贵州省十佳餐饮名店 、“贵州省十大名菜”、“贵州省优秀烹饪大师”评选活动,活动覆盖全省9个市州及贵安新区。通过大美黔菜展示品鉴推广活动,打造“黔菜”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扶持推出一批能代表贵州特色的传统菜、创新菜及名优小吃,进一步提升“黔菜”品牌影响力,为“黔菜”和贵州“生态食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四、关于建立黔菜食材基地建议

省农委不断引导推进农业标准化及品牌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重点支持食用菌、辣椒产业,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高效蔬菜园区,为黔菜提供优质食材。

一是截止今年上半年,全省有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达3270个,产品1232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49家,认证产品105个,绿色食品面积88万亩;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5个。蔬菜产业已成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根据行业统计,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060万亩,产量3050万吨,产值778亿元,全省常住农村人口人均种植蔬菜纯收入和销售收入分别达1915元、1965元,涉及70%以上的贫困县,受益贫困农户200余万人。

二是打造出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贵州农产品品牌,逐步形成了“织金竹荪”、“梵净蘑菇”、“大方冬荪”、“黎平茯苓”、“贵义龙姬松茸”、“雷山乌天麻”、“雪榕香菇”、“雪榕海鲜菇”等区域品牌。

三是重点对辣椒产业予以支持,在播州、绥阳、新浦、湄潭、凤冈、余庆、正安、瓮安等8县(区)建设规模化辣椒示范基地。2016年全省辣椒种植面积493万亩,产量515万吨,种植产值146亿元,已初步建成20万亩黔北辣椒规模基地。

四是食用菌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铜仁印江、万山、德江为中心的东部“环梵净山-清水江流域食用菌产业带”;以毕节大方、纳雍、织金为中心的西部“乌蒙山区中高海拔区食用菌产业带”;以黔西南州义龙、安龙、晴隆为中心的南部“高海拔低纬度的食用菌周年生产带”;以遵义、湄潭为中心的北部“酒都食用菌产业带”;以贵阳白云区、乌当区,安顺西秀区,贵安新区,六盘水盘为中心“大中城市周边食用菌生产聚集区”。据行业统计,全省食用菌裂变发展重点区域实现年生产香菇、木耳、平菇、秀珍菇、榆黄菇、茶树菇、海鲜菇、灰树花菌棒3.263亿棒;竹荪、冬荪、姬松茸、大球盖菇和双孢蘑菇等种植面积达到2.45万亩,建设各类食用菌生产大棚约为2.1万个,鲜菇产量约为36.28万吨,产值36.88亿元,带动农户8.4万户脱贫。

五是新创建13个部级蔬菜标准园,建设77个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高效园区。

五、关于成立黔菜科研院所的建议

一是我省积极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包含黔菜在内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中餐烹饪等相关专业及课程,开发黔菜烹饪校本教材,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并加强指导与支持,提高该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同时,鼓励院校与各餐饮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培训黔菜烹饪专业人才,以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好的人才队伍,适应和满足我省黔菜产业发展需求。

二是大力推进高校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根据《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强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黔党发〔2013〕12号)、《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的行动计划》(黔教科研发〔2012〕61号)、《省教育厅关于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的若干意见》(黔教科研发〔2012〕399号)有关精神,为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贵州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特色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行动计划,截止目前,立项建设了“凯里酸汤发酵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基地”等一批黔菜科技创新平台。

下一步,将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以大数据为引领实施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决定》、《贵州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贵州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有关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引导高校加大对黔菜科技创新的研发力度,并积极引导高校自主设立黔菜科技创新相关的科研院所,支撑和引领黔菜的科技创新发展,服务黔菜产业健康发展需求。

  六、关于举办黔菜高峰论坛的建议

您提出的关于举办黔菜高峰论坛建议,我们认为很有价值,力争在举办下次黔菜活动时,与相关部门协调,邀请到国内外知名烹饪大师到黔讲学,切磋厨艺,提高黔菜知名度。

下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对黔菜的支持力度,按照您所提的建议,继续办好黔菜系列活动,打造黔菜产业品牌,丰富黔菜产业链,通过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在提升贵州民族文化知名度、美誉度的同时,进一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共同助推贵州绿色农产品销售井喷式增长。




 2017年6月26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