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省商务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17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9-07-03 15:15 字体:[]

 

辜康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消费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宣传事宜

长期以来,我省始终以强化“消费扶贫”宣传为重点,着力推广公益扶贫工作。自2017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召开电商减贫大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在重要节日、全国扶贫日等时间段累计开展各类消费扶贫活动千余次,在新华社、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等主体媒体宣传近百次,切实增强了全社会对消费扶贫的认识。在今年1月-5月,通过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的积极组织,全省共举办年货节、电商扶贫促销、贫困地区农产品展销等活动105次,活动累计销售金额11.2亿元。此外,在2017年10月,省直机关工委下发《关于开展与重点贫困县常用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的通知》,明确成立省直机关职工绿色农产品消费服务中心,要求精准对接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含所属经营性宾馆、饭店、招待所等)食堂采购需求,与贫困地区签订常用农产品采购合作协议,在职工集中区域设立销售网点,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和良性的消费扶贫机制。

二、关于倾力筑牢“消费扶贫”基础事宜

省农业农村厅坚持脱贫攻坚主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2018年全省调减玉米种植785.19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6.67万亩。全省蔬菜种植2040万亩(次),同比增长20.9%;茶叶、辣椒、火龙果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一位,马铃薯种植规模位居全国第二;生态家禽出栏2.1亿羽、禽蛋产量29.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2.9%、23.7%。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建设,新增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536.1万亩、农产品2540个,绿色食品8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8个。全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种植面积达到4706.2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8.9%,“三品一标”产品6771个,提前2年完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任务。为补齐贵州农产品流通短板,省商务厅分别于2017年、2018年开展两批农商互联示范县建设工作,累计开展70个示范县建设,2018年底全省建成冷库722座,建成库容120.57万吨,投运冷藏运输车1281辆,较2016年实现了双翻番。

三、关于做大做强“消费扶贫”终端事宜

自2017年由省商务厅牵头,成立贵州省绿色农产品促销专班以来,省商务厅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推广“消费扶贫”模式,推动贵阳市、遵义市农产品市场优先采购贫困县产品,省内公共机构采购农产品本地化率达50%以上。新建对口帮扶城市和境内目标城市分销窗口30个。沿着“一带一路”打开境外销售市场,新建境外分销中心8个。构建军地协作脱贫机制,贵州农产品进入武警部队总部机关和驻京卫戍部队后勤供应体系,并在部队机关副食品超市开通黔货销售专区。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电商扶贫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1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2261个,举办县长代言、电商扶贫促销等30余场网络促销活动,在阿里、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开设8个扶贫网络销售专区,2018年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7.06%,连续3年实现30%以上的增长。安排1400万元省级流通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建设200家公益性平价生鲜超市,降低终端农产品交易价格,助推消费扶贫便利化。

四、关于建立健全“消费扶贫”政策事宜

按照国务院相关文件要求,由省商务厅起草,省政府办公厅于2019年4月24日正式印发《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19〕58号),该文从提升消费扶贫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努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发展贫困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四个方面对消费扶贫进行了工作部署,明确到2020年,推动省内公共机构对贵州农产品采购率稳定在80%以上,贵州农产品省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0%以上。为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各地各部门将按照意见要求,制定细化实施方案,统筹相关政策资源和资金项目强化政策支持,对在消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乡村旅游坑蒙拐骗行为将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消费扶贫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跟踪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消费扶贫各项任务和政策落到实处。

五、关于深入拓展“消费扶贫”渠道事宜

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省直部门全力推广田园变景区、农舍变家园、农民工变员工的旅游“三变”模式,以100个重点精品景区建设为抓手,完善乡村旅游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有力调动贫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扩大了乡村旅游扶贫成果。通过旅游扶贫云和云上电商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旅游向网络宣传、电子商务等领域拓展延伸,总结形成了互联网助推的“好花红路径”、产业融合的“云谷路径”和三变改革推动的“娘娘山路径”等典型案例,为乡村旅游和消费扶贫融合与提升提供了有力借鉴。为开拓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我省积极争取到世界银行6000万美元贷款,用于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等项目。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评定标准及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客栈、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414家,全面丰富了“景区+贫困村+农户”扶贫内涵。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消费扶贫工作部署,继续拓宽消费扶贫新思路,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年6月22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