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省商务厅关于省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3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3-07-05 14:39 字体:[]

张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贵阳市外商投资工作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外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贵州省省委、省政府于2021年出台《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全力支持贵阳加快实现“六个新突破”,打造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影响力大的中心城市、生态性强的功能城市、幸福感足的宜业城市,在全省推进“四新”“四化”和高质量发展中作示范走前列。2021年至2023年4月,贵阳贵安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54家,占全省新设企业的53.28%,合同外资金额42.49亿美元,占全省的83.0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6亿美元,占全省的49.51%,充分发挥在了利用外资方面“领头羊”的积极作用。其中,新设制造业外资企业14家,占贵阳市的9.09%,合同外资金额2.87亿美元,占贵阳市的6.7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0.24亿美元,占贵阳市的4.09%,制造业吸收外资水平不高。

作为全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和“排头兵”,各职能部门纷纷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支持贵阳贵安发展。省商务厅作为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牵头单位,连续三年在支持“强省会”工作方案中在拓展招商资源、利用展会平台开展跨境经贸交流和境内外招商推介贵阳专场活动、支持贵阳市编制本地外商投资指引、人才培训、邀请境外客商来筑考察、搭建与外国商协会交流平台等方面明确措施,全力支持贵阳贵安利用外资工作发展。2021年、2022年省商务厅共计安排中央外经贸资金891.79万元支持贵阳贵安27家企业成本分担、新项目落地等。近年来,积极对接安排华南美国商会、全球创新中心等机构率会员企业来筑考察,利用投洽会、进博会、中东欧博览会等平台举办贵阳专场推介活动,特别2022年推荐贵阳市作为“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参与投洽会做好宣传和招商工作。

下步,省商务厅将会同各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强省会”利用外资工作,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借助投洽会、进博会、贵洽会等省内外重点平台开展招引外资活动,积极争取商务部相关司局组织境内外制造业客商来筑考察,搭建跨国公司与贵阳市交流信息、产业合作和项目对接的平台,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珠三角、对口帮扶省份为重点,谋划开展贵阳市专场跨境经贸撮合活动,帮助贵阳市拓展外商资源渠道,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布局。二是聚焦特色化、集群化、集约化三个维度,把合作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阵地,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引领,依托湘黔中西部区域合作试验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及合作试验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及合作试验区、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合作园区及广东省江门江海产业转移工业园、贵州省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等泛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区域合作试点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深入推动全省工业园区建设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平台和载体。三是创新招商模式,利用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行业龙头企业、关键产业链企业等企业开展以商招商,探索开展定期座谈、调研等形式,听取企业对市场、产业、国际国内形势等方面的反馈和意见建议,发挥企业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优势,助推贵阳市招引外资取得实效。四是用好利润再投资免征预提所得税鼓励政策,积极协助贵阳市承接加工贸易企业转移,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优化贵州省高质量引进外资支持政策,加大对外资企业、国际合作园区、外资总部经济和功能型机构、外资研发中心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推动重大项目、总部经济等项目落户发展基础较好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发展;利用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新动能基金、新型工业化基金,对“六大工业基地”招商落地项目、市州主导产业招商落地项目、重点开发区招商落地项目及承接产业转移招商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将工业产业招商和促进工业投资有机衔接,确保项目落地见效。五是重点引导外资投向贵阳市正在积极推动建设的新能源制造、旅游、康养、绿色食品深加工等领域,充分释放《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政策红利,不断夯实贵阳市特色优势产业基础,逐步推动形成外资发展集聚。六是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依规平等享受国家各项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支持政策,持续做好惠企政策宣传;做好企业减负工作,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督促有关单位对自查和检查发现的对市场主体不公的行为开展整改,及时纠正规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以实际整改成效确保降费减负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深入实施《贵州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实施细则》,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和省外商投资协会作用,落实重点外资企业服务管家制度,健全联动保障机制,切实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2023年6月14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