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开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全省预制菜产业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预制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省级农业部门在上游种养殖环节,大力支持全省各市(州)发展优质种养殖基地,扩大农产品的体量。同时,支持各市(州)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增加预制菜生产的透明度,把好质量关”的建议。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坚持省领导领衔、专班化推进、办公室调度三项工作机制,我省大力发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截至2022年,我省茶园面积700万亩,茶叶产量45.4万吨,综合产值841.2亿元;辣椒种植面积543万亩,产量751万吨,综合产值851亿元;夏秋蔬菜种植面积1039.2万亩,产量1775.8万吨,综合产值865.4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796万亩,产量297.8万吨;肉牛存栏492.2万头、出栏173.9万头,牛肉产量22.8万吨,综合产值483.4亿元;水果种植面积1173.1万亩(刺梨210万亩),产量629.8万吨(刺梨30万吨),综合产值683.3亿元(刺梨150.8亿元)。全省蔬菜、中药材、刺梨、水果、食用菌,分别较2018年增长21.7%、39.3%、35.7%、44.5%和198%,茶叶、“四肉”、水产品产量较2018年分别增长25.4%、14.1%和37.1%。辣椒、刺梨、天麻、太子参、红托竹荪、李子、皂角、薏仁、蓝莓、石斛、黄精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原材料产量充足,为预制菜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初印发《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安排部署。积极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目前,全省10387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已入驻国家平台,电子化开展生产记录和巡查检查。推进省追溯平台与国家追溯平台对接,优化拓展省追溯平台功能,省平台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
二、关于“省商务、文化旅游部门在流通支持企业或通过大型知名酒店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将我省绿色、无公害的预制菜积极推荐到省外,扩大预制菜市场容量”的建议。
省商务厅作为预制菜牵头部门,一是联合15个省直部门印发了《加快推进贵州省生态特色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重点针对预制菜产品开发、健全产业链条、产业园区发展、品牌打造推广、培育招引企业主体、质量安全保障、加强科技人才支撑等12个方面作出指导意见和具体举措。同时,也正在制定省级财政资金使用政策。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政策落实,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支持措施,全力助推预制菜产业发展。二是全力开拓市场渠道,充分挖掘国内大型商超连锁、电商平台等渠道资源,深化与淘宝、拼多多、一码贵州等线上平台和抖音、淘宝直播等大流量的直播平台及头部电商合作,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加强线上营销。三是成立贵州省预制菜产业协会,省商务厅作为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并成功举办黔味十大预制菜评选赛。四是省商务厅组织我省部分预制菜企业到广东东莞参加首届中国(东莞)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有意向订单共计约100万元,其中,青色食品(茶香鸭),意向订单50万元,牛来香意向订单20万元。通过展会,很好的宣传推广了我省预制菜产品。五是我省近年来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继续开设了贵荟馆,贵荟馆作为贵州产品形象展示窗口,我们已将我省预制菜进贵粤荟馆,并设置预制菜专区进行展示销售。六是省商务厅在2023年全省旅游产业化专项组成立了黔菜推广专班,全面推进黔菜产业规模化、规范化、连锁化、标准化、品牌化,加速推动黔菜产业发展。
省文旅厅围绕多产业融合的思路,以旅游+餐饮融合发展为抓手,在编制《贵州省旅游“六大要素”发展规划》时,明确加快旅游餐饮要素升级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推动“黔菜”品牌塑造与文化建设、构建旅游“黔菜”菜品体系、推出一批名厨名师、推出旅游餐饮业态创新、优化旅游餐饮店布局、发展一批旅游美食街区、加强旅游餐饮营销推介、加强旅游餐饮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的举措,将旅游餐饮业态升级纳入省旅游产业化专项组2023年全省旅游产业化工作重点任务中。
三、关于“省工信和市场监管部门应联动在生产环节制定各类预制菜的地方标准和生产操作规范,在丰富我省预制菜产品品类的同时,确保从源头、加工过程、供应链到消费终端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的建议。
关于“联动在生产环节制定各类预制菜的地方标准和生产规范”的建议此项工作职能职责在省卫健委。近年来,国内预制菜产业规模高速增长,我国针对预制菜产业先后制定发布现行有效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达86 项,已能基本满足我省预制菜生产企业的需求。其中,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制定发布《预制包装菜肴》《组合式预制餐品生产商管理评价通用要求》;中国烹饪协会制定发布《预制菜》《轻食营养配餐设计指南》《工业化标准化中式高汤》《工业化标准化中式浓汤》等多个全国通用预制菜标准。2023年我委制定印发《2023年贵州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将“即烹预制菜”纳入我省专项监测,相关监测数据将为国家开展预制菜相关标准制(修)定提供科学支持,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另外,省商务厅正在委托第三方编制《贵州省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贵州菜•贵州宴标准》项目,项目编制工作已启动,到年底编制发布黔菜基础标准2个、单品标准40个、贵州菜.贵州宴标准3个。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我们将持续做好预制菜原材料生产供应工作,提高农产品区域集中度,提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按照基地在村、加工在镇、增收在户的定位,围绕各地特色产业,分层级优化预制菜加工布局,引导主体在种养基地周边建设分级分拣、烘干冷藏等初加工设施,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处理,降低产地收获损失。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通过运用国家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实现我省农产品生产“智慧监管”,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预制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我厅将按照全省旅游业态升级行动要求,协调调度黔菜推广专班,促进黔菜美食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旅游餐饮在景区周边的布局,丰富景区餐饮业态,坚持以市场导向,激发创意创新,持续挖掘非遗美食、讲好黔菜故事、选树餐饮人才、宣推黔菜品牌,为贵州预制菜出山赋能。着力开发美食旅游精品线路,举办旅游黔菜技能大赛,通过酒店、生态黔菜体验店、美团、一码游等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贵州预制菜,发挥旅游对黔菜的推动作用,加快旅游餐饮业态升级,全面推进黔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鼓励企业,结合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确需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按照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原则立项制定相关标准。四是充分发挥商务系统贴近市场的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深化与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大流量的电商直播平台合作,充分发挥贵荟馆、省外仓名片作用,宣传推广和销售黔味预制菜;组织黔菜、预制菜企业及产品参加2023年“贵州名优商品展暨消夏消费避暑节”“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举办黔味生态预制菜展会等活动,进一步宣传推广黔菜品牌,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扩大黔味预制菜影响力、知名度;联动在黔商会、商业联合会、餐饮联合会等渠道资源,开展“贵州老字号”“贵字号”、黔味生态预制菜等系列赛事,抢占省内外市场,推动“黔菜出山”。
2023年6月26日